李世民顿了一下,又开口道。
“如今朝中党派大致可以分为三方,勋贵、氏族以及跟随朕打天下的老臣,这些老臣则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
“这三方势力水火不容,各怀鬼胎,常常为了自身利益明争暗斗,必须将三方维持在平衡之中,方可掌控全局。”
“若是党派少于三方,很可能会被他们联合起来架空,若是多于三方,则党派林立整日沉迷于勾心斗角,于国于民都不利。”
李承乾默然点头,这些他都懂。
李世民突然和他说这些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传授他为君之道,也就是帝王之术。
帝王之术在何处?
无他,唯有平衡二字。
细数历代帝王,无论是昏君也好明君也罢,但凡出色的皇帝,都是将朝中大臣耍的团团转的。
就拿汉文帝来说,人没少杀,杀完后还得让人对他感恩戴德,这份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纵观史书浩如烟海,后人看到某些奸臣当道祸乱朝纲时总是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立马砍了他的狗头,甚至还会大骂昏君无道有眼无珠。
皇帝真的看不出来大臣是忠是奸嘛?
未必!
和珅是奸臣嘛?绝对是吧,他贪污的银两比国库都多,贪污受贿操纵科举,联合地方官员阳奉阴违侵吞百姓田地,这些事随便拉一条出来就够砍头了。
可为何乾隆还是假装没看到,一如既往地护着他。
因为他是真能替皇帝解决问题。
某地发了水灾,忠臣只会说:陛下要赈灾啊,陛下要待民如子啊,陛下不可骄奢淫逸。
说着说着还容易上头,动不动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再不然一头撞在大殿的柱子上,自己赢得刚正不阿的美名,史书上可把皇帝骂惨了。
奸臣呢,这个时候往往会站出来说:陛下,您在宫中吃吃美食听听小曲,闲暇无事和几位嫔妃玩玩捉迷藏,赈灾的事交给我吧,我一定替你办的漂漂亮亮。
你是皇帝你怎么选?
奸臣是真好用啊,指哪打哪,还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遇到事他也是真上。
再说了,他奸不奸朕能不知道嘛?无非就是贪几个小钱,这都不算什么大事。
朕需要的是能办事的人才,而不是天天嚷着昏君无道,以死柬之的腐儒。
在某些上位者看来,对错重要吗?对错根本不重要,只要江山社稷能稳,死几个人算什么?
李世民看到李承乾陷入沉思,便知道他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
“如今朝堂上这些臣子看着一个个忠心老实,但背地里巴不得想从朕的手中多分一些权利,朕能压得住他们,若是你呢?”
李承乾仔细思索李世民的话,如果这个时候自己真的登基,是否能压得住朝臣。
他很想告诉李世民他能,但话到嘴边又有些犹豫。
压制这些臣子不难,难的是压制住他们的同时,还能让他们乖乖的干活,与民谋利。
这不是一般的帝王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