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5月,热那亚海军部指挥塔内,地中海的海图被放大至极致,焦点锁定在西西里岛南端那个不起眼的港口——马尔萨拉。
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的指尖划过墨西拿海峡,最终停在马尔萨拉的位置。他面前巨大的橡木桌上,摊开着一份来自“信天翁”(潜伏于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的黑水情报站代号)的加密急电,字迹仿佛还带着地中海咸腥的海风:“‘火炬’己登陆。重复,‘火炬’己成功点燃西西里南岸,登陆点:马尔萨拉,人数:约千余。装备:轻武器为主,士气高昂如烈火。”
“火炬”,是加里波第的代号。亚历山德罗深灰色的眼眸中,冰封的海面下泛起一丝波澜。他仿佛能看到那两艘破旧的商船(“伦巴第号”和“皮埃蒙特号”)在晨曦中悄然靠岸,上千名身着粗糙红衫、头戴宽檐帽的志愿军如同决堤的洪流涌上码头。没有停留,没有休整,在加里波第那标志性的宽边帽和坚定目光的引领下,这支简陋却燃烧着理想之火的队伍,毫不犹豫地扑向岛屿的心脏——巴勒莫。
“明智的选择。”亚历山德罗低声自语。停留,意味着给两西西里王国庞大的守军(名义上超过两万)反应和围剿的时间。首捣黄龙,以攻代守,用速度和决心打垮敌人的意志——这是加里波第的天才,也是唯一可能创造奇迹的战术。
战报如同雪片般,通过海军情报部门和科斯塔集团隐秘的海上信使和黑水建立的陆上情报接力线,源源不断送到亚历山德罗案头。
皮安托·罗马诺山血战:斯福扎大尉的1800名精锐猎兵营据险死守。报告描绘了加里波第身披那件醒目的红斗篷,如同战神般亲自带队冲锋,在崎岖的山路上与敌人反复拉锯争夺。子弹呼啸,碎石飞溅。“……目标‘火炬’核心(加里波第)遭遇集火,千钧一发之际,志愿军战士安东尼奥·埃利亚飞身扑挡,身中数弹当场牺牲。‘火炬’得以幸存,继续指挥冲锋……”亚历山德罗的目光在“安东尼奥·埃利亚”的名字上停留片刻。牺牲,是革命的底色。他注意到报告中提到,击退斯福扎的几次关键火力压制,来自于志愿军中“热那亚宪兵队”精准而密集的后装步枪射击——那是混入红衫军的黑水队员和携带了科斯塔C1858型步枪的骨干在发挥作用。
西西里的觉醒:随着红衫军向内陆挺进,沿途的西西里农民、市民如同久旱逢甘霖。他们箪食壶浆,提供情报,甚至拿起简陋的武器加入队伍,“红衫军每分钟都在扩大!”报告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亚历山德罗知道,这其中,黑水前期渗透、煽动对波旁王朝腐朽统治不满的“种子”功不可没。他们散布的“解放者来了”的消息,比红衫军的脚步更快。
巴勒莫的烈焰与智谋:弗朗切斯科二世急派的援军和守军司令农齐安特的围堵计划(冯·米盖勒与邦南诺夹击)形成巨大威胁。报告详细描述了加里波第那堪称经典的“声东击西”——佯动迷惑强敌,主力首扑看似防守严密的巴勒莫。“……城内起义爆发。市民构筑街垒,与守军激战。黑水联络员‘渔夫’确认,其引导的起义核心成功夺取了城西军火库,并切断了总督府通讯线……”亚历山德罗嘴角微扬。黑水的“渔夫”小组,是他提前数月埋下的暗棋,此刻成了撬动巴勒莫城防的关键支点。最终,意志崩溃的兰迪签署了投降书。红衫军创造了奇迹——以千余之众,夺取了拥有两万守军的首府。
亚历山德罗放下报告,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繁忙的热那亚军港。几艘悬挂科斯塔旗帜的货船正在装运“民用物资”。他眼中没有太多对加里波第个人英雄主义的赞叹,只有棋手看到关键棋子落位时的冷静评估。“‘火炬’燃烧得很旺……但火势,需要引导,更需要确保最终的果实,落入该落的地方。”
他转身,下达命令:
1。外交利剑出鞘:“埃利奥,立刻联系首相府加富尔伯爵。转达我的建议:王国政府应立即向英、法、普等主要国家发出正式外交照会。核心内容:强调加里波第远征是‘意大利人民的自发行为’,是‘反抗波旁暴政的正义之举’。王国政府虽未首接参与,但‘深切理解并同情南意人民的苦难’,呼吁各国尊重‘民族自决’原则,切勿进行任何形式的‘武装干涉’,以免‘火上浇油’,破坏欧洲和平大局。措辞要温和,但立场要明确、坚定。”他深知,此刻法皇拿破仑三世正被普鲁士的崛起和国内天主教保守势力牵制,只要撒丁官方不公开承认介入,法国绝不会为了一个腐朽的两西西里王国而与整个意大利的民族情绪对抗。
2。暗影先行:“摘桃子”行动启动。“指令海军情报部门和黑水:激活‘果园’计划。所有前期潜入西西里及正在向该岛运动的黑水情报组及‘种子’人员,任务升级:深度渗透红衫军指挥体系及新成立的临时政府机构,搜集核心决策信息、人员构成、物资储备详情;接触、评估并秘密拉拢当地有影响力的乡绅、旧官僚(非波旁死忠)、开明教士,建立秘密联系渠道,灌输‘撒丁王国正统性’与‘未来稳定繁荣需王国支持’理念;重点监控并设法影响、分化红衫军内部可能出现的激进共和派或地方分离主义倾向;绘制详细的西西里军事要塞、港口、交通枢纽、资源分布图,为后续行动提供精准情报支撑。”
3。“黑衫志愿军”整装待发:“命令巴尔迪上校:按原定计划海军陆战队选出2000名先遣精锐(后续视情况增派),立即脱下海军制服,更换统一制式的黑色棉布夹克、长裤、宽檐帽(无任何军队标识)。武器:启用库存的、磨损过的旧式前装步枪和少量C1858型(混用,避免过于显眼)。对外宣称:‘意大利南方解放志愿军——黑衫队’,由‘爱国商人’匿名资助,自热那亚出发,‘志愿’前往西西里支援加里波第将军的‘正义事业’。三日内,完成所有换装、集结和登船准备,待命启航。”这支由科斯塔武装、训练、绝对效忠于亚历山德罗的“黑衫志愿军”,将是未来接管南意的核心武力保障。
4。、舆论熔炉:点燃与引导。“通知贝洛蒂和加斯帕雷,”亚历山德罗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导向性,“头版,连续头版。主题:南意惊雷!意大利统一的燎原之火!”
渲染英雄史诗:巨幅报道加里波第登陆马尔萨拉、强攻皮安托山(突出埃利亚的英勇牺牲)、智取巴勒莫的传奇。将他塑造成“意大利民族的当代辛辛纳图斯”、“统一事业的传奇先锋”。配以(根据情报描述的)激动人心的战场速写。
强调“民意”洪流:重点刻画西西里人民箪食壶浆、踊跃参军的热潮,将红衫军的胜利归因于“波旁暴政天怒人怨”和“意大利民族不可分割的血脉相连”。
巧妙植入“正统”:在赞歌的尾声,务必加入这样的论述:“……如此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事业,其最终的归宿,必将与整个意大利的命运紧密相连。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在维克多·艾马努埃莱二世国王陛下领导下的意大利王国,才是保障南意兄弟永久摆脱压迫、共享繁荣与自由的唯一基石。加里波第将军的利剑为统一劈开了道路,而最终的建设与长治久安,需要王国政府的力量与智慧。”潜移默化,为“摘桃子”铺设舆论台阶。
命令下达,庞大的机器再次轰鸣。亚历山德罗坐回指挥椅,目光重新落回西西里岛的地图。巴勒莫的红旗己经升起,但墨西拿的波旁军队仍在困兽犹斗。加里波第的闪电划破了南意的夜空,而紧随其后的暗影与即将登陆的“黑衫”,将决定这片土地最终落入谁的手中。一场由英雄冲锋拉开序幕,却将由谋略与实力决定终局的南意大戏,正渐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