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军伟没好气地呵斥了一句,但并没真正动怒。
欧阳天明嘿嘿一笑,反而更快地翻看了几页。
他是见过世面的人,立刻也看出了这书的不凡之处,印刷精美,图表专业,内容更是
他虽然不懂技术,但能感觉到其“高级感”。
“这书有点意思啊,哪来的?”
他看向陈野,直觉告诉他这书和这个年轻人有关。
陈野微笑着简单解释:“是朋友从香港带来的一些国外技术资料。”
“香港?”
欧阳天明的兴趣更浓了,他拉过一把椅子坐下。
——
陈野见欧阳天明似乎是个能沟通的,便将自己的来意、养猪场的性质、港商投资、县里试点
以及目前的进展以及遇到的难题,尤其是缺乏技术内核和管理人才的情况,又清淅地阐述了一遍。
当然,他再次真诚地表达了邀请欧阳老先生出山的意愿。
欧阳天明听着,眼睛越来越亮。
港商投资?
私人性质的试点?
县里特批?
还有省里领导的默许?
要搞科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养殖?
这些关键词一个个砸过来,让他瞬间兴奋起来。
这简直和他之前在死气沉沉的国营外贸单位里天天幻想却无法施展的抱负方向不谋而合!
“私人能搞这么大的养殖场?还是和港商合资?县里还给了政策?”
欧阳天明连珠炮似的发问,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浓厚的兴趣。
“你们这胆子可不小啊!这路子走得够超前的!”
陈野点头:“是的,欧阳同志。确实有很多困难,但我们也认为这是个机会。”
“郑卫东主任和县里几位领导都很支持,希望能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郑卫东?清河县计委那个?”欧阳天明显然知道郑卫东,这让他对陈野的话又信了几分。
他猛地一拍大腿,“好事啊!这是大好事!”
“爸,这可是新鲜事物!有搞头!比您当年在省城那个论资排辈、勾心斗角的老厂子有活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