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里是什么草案,这分明是一套经过千锤百炼,完美无缺的治国大法!
从官员任免,到军政分离,再到财税改革,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它就像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要将这天下所有的权力,都牢牢地收回到长安,收回到皇帝的手中。
它精准地切中了每一个世家大族的命脉,却又给了天下所有寒门士子一个看得见的希望。
就连原本还想出言反对的长孙无忌、裴寂等人,此刻也张着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们找不到任何可以反驳的漏洞。
这份国策,从法理上,从道义上,都站在了最高点。
反对它,就是反对大唐的未来,就是与天下百姓为敌!
当寺人念完最后一条,将奏折合上时,大殿之内,依旧一片死寂。
许久。
“好!”
兵部尚书丘行恭,这个铁塔般的汉子,第一个涨红了脸,激动地吼了出来。
“好一个郡县制!好一个三权分立!太子殿下圣明!”
他这一吼,仿佛点燃了引线。
“臣等附议!此国策若能推行,我大唐必将迎来万世盛景!”
“太子殿下高瞻远瞩,臣等拜服!”
“请陛下即刻颁行此法!臣愿为马前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满朝文武,无论真心还是假意,在这一刻,竟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他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山呼海啸。
“请陛下,推行郡县制!”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脸色变得比锅底还要黑。
他知道,自己又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萧羽凭此一策,便收尽了天下人心!
龙椅上,李渊看着下方群情激昂的臣子,看着那个依旧淡然静立的儿子,心中的滋味,五味杂陈。
有欣慰,有骄傲,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无力感。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所有情绪,沉声道:“准奏!”
“此国策,即日颁行天下!”
“陛下圣明!”群臣再次叩拜。
“太子。”李渊看向萧羽,“此法虽好,但推行不易,非大才者不能胜任。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来做这推行主官?”
萧羽似乎早有准备,立刻答道:“回父皇,儿臣举荐一人。”
“此人名为吕不韦,曾为商贾,后入仕途,于经济、律法、民生之道,皆有大才。儿臣这几日能拟定此策,多赖其辅佐。”
“由他出任郡县制推行使,总领全局,必能事半功倍。”
吕不韦?
群臣面面相觑,皆是一脸茫然。
朝中,何时出了这样一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