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客气了,既然有了发展良策,肯定要全力去做,这样才不会辜负股东们的信任。”
“哈哈哈。”陈耀豪笑了笑道:“其实也得感谢利生的信任。”
会客室內,雪茄的氮氬尚未散尽,方才关於新子公司和明火煮食的激昂討论沉淀下来,气氛转为更深沉的务实探討。
“陈生,你对煤气厂本身的未来,可有想法?”利铭泽啜了一口重新续上的茶水,目光投向窗外,焦点却似乎落在那日夜不息运作的北角煤气工厂。
它像一头沉默的巨兽,匍匐在这片寸土寸金之地,为整个港岛输送著能量,却也日益被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所环伺。
陈耀豪顺著他的视线望去,窗玻璃上隱约映出远处工厂粗獷的轮廓和耸立的储气罐。他沉吟片刻,知道这才是触及公司根基的大问题。
“利生,北角厂是中华煤气发展的根基。但时代在变,城市在扩张。”
陈耀豪的声音带著一种冷静的凝视,说道:“您看这周围,新楼盘、商业中心、高档社区都在拔节生长。这片土地的价值,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概念。”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著利铭泽的反应。这位掌舵人脸上没有波澜,只是眼神更加专注。
“恕我直言,”陈耀豪继续道:“即便我们不主动考虑,港府的城市规划部门迟早也会找上门。繁华都市的核心地带,容纳一个大型煤气製造厂?
安全、环保、土地效益,任何一个理由都足以让搬迁成为必然。与其到时候被动应对,甚至可能被施加苛刻条件,不如我们未雨绸繆,主动研究、规划。”
利铭泽缓缓放下茶杯,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划著名圈,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时的习惯。
“你说得对。”利铭泽终於开口,声音里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那是面对即將告別一段歷史的复杂心绪。
“北角厂的位置,確实越来越像一颗『硬钉子”。安全无小事,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港府的態度我们心知肚明。”
他抬起头,目光重新变得务实,继续说道:“主动总比被动好。搬迁是个庞大工程,牵涉选址、技术升级、巨额投资、员工安置千头万绪。不能拍脑袋决定。”
“是的,利生。”陈耀豪立刻接话,说道:“这需要详尽、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新址的选择至关重要,要兼顾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空间、运输成本、环境影响评估。
同时,搬迁本身也是一个技术升级的契机,我们可以引入更先进、更环保的生產工艺。”
利铭泽微微頜首,显然陈耀豪的思路与他所想不谋而合。
“好。这件事,宜早不宜迟。”他做出了决断道:“陈生放心,我会亲自指派一个专项小组,
由技术、规划、財务和法务的核心骨干组成,儘快启动全面的搬迁可行性调研。
选址、成本、技术路线、时间表、政策风险—-都会摸清楚,拿出一个扎实的报告来,然后提交给各位董事討论。”
“我到时候一定支持利生!”陈耀豪心中明白,煤气厂搬迁不是一夕一朝可以完成。等到自己掌控中华煤气时,正好就可以开发地皮。
搬迁议题的启动,意味著中华煤气將开启一个更深层次的转型。
这不仅关乎一个工厂的去留,更关乎公司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格局。
话题渐息,茶已微凉。
陈耀豪適时起身:“利生,今天受益匪浅,改日再来拜访。”
陈耀豪告辞离开,走出中华煤气总部大楼,北角喧囂的市声扑面而来。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座聂立在繁华之中的老厂,黄昏的光线勾勒出它庞大而略显沧桑的轮廓。
万家灶火需要它,但这座城市新的蓝图,似乎也在呼唤它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时间步入十二月,沙田火炭的荣耀工业园区里,寒意渐浓,却掩不住一派繁忙景象。
陈耀豪今日前来视察红牛饮料的生產情况。
原助理徐智渊已正式调任红牛饮料公司总经理,在他的高效推动下,从德国引进的全套生產线已在园区內安装调试完毕,並进入了试生產阶段。
在徐智渊的陪同下,陈耀豪步入厂房。
生產线正低速运转,耳边是机器的低沉轰鸣,空气中混合著牛磺酸特有的气味,工人们在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
这一切在陈耀豪眼中,瀰漫著一股浓郁的、名为財富的气息。
徐智渊在一旁详细介绍:“陈生,我们整条產线涵盖了水处理系统、浆製备系统、配料添加系统、碳酸化系统,以及灌装封盖、混比、洗罐、贴標等核心单元,辅以传送带、空压机和制冷机组等设备。”
陈耀豪对具体技术细节虽不甚了了,但整体概念是明白的,他点头问道:“这个水处理系统,
具体是什么作用?”
徐智渊引他走到一组设备前,解释道:“陈生,这就是核心的水处理系统,它能高效去除水中的各种离子、杂质,並完成彻底杀菌消毒。”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