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摇头:“不。我们留下。”
“可他们会杀了我们!”
“那就让他们来。”他缓缓站起,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但我们不会躲。相反,我们要让更多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
他掏出随身木盒,打开,取出那张记录着戈壁滩分别时刻的底片。在众人注视下,他将它插入投影仪,按下播放键。
画面亮起。
不是荒原,不是离别,而是无数场景的叠加态:战火中的医院走廊,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走向镜头;难民营的黄昏,一位老人用炭笔在墙上描摹亡妻的脸;地铁站台,陌生人默默为哭泣的女孩撑起雨伞……
而在所有画面交汇处,林晚站在向日葵田中,嘴唇微动。
这一次,声音出来了。
虽然极轻,却清晰可辨:
>“别怕看得太清楚。”
全场寂静。
几秒钟后,刚果护士突然起身,走到帐篷角落,拿出自己的旧手机,打开摄像头,对准所有人。
“我在直播。”她说,声音坚定,“平台是暗网镜像频道,加密传输,IP跳转十七次。如果我明天死了,请记住,今晚我们听到了她说话。”
其他人陆续反应过来。叙利亚志愿者架起卫星天线,接入非洲难民通讯网;印度籍教师开始用摩斯密码将林晚的语录编入乡村广播节目;就连那个小女孩也拿起一支粉笔,在操场石板上一笔一划写下:“她说,别怕看得太清楚。”
陈默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平静。
他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夜。
但他也知道,从这一刻起,再也不存在“最后一个”了。
凌晨三点十七分,天空毫无征兆地亮了起来。
不是日出,而是一种泛青的冷光,自地平线蔓延而来,像是某种巨大设备正在启动。远处山峦轮廓变得模糊,空气中弥漫着细微的嗡鸣,如同亿万只蜜蜂同时振翅。
陈默冲出帐篷,抬头望向星空。
北极星的位置,多了两点不该存在的光斑。它们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微弱的∞符号。
“她在同步。”他喃喃道,“她在建立新的通道。”
突然,所有电子设备在同一秒自动开启。手机、相机、投影仪、甚至老式收音机,全都自行启动,屏幕上滚动着同一段文字:
>[共情协议v。7。2更新日志]
>新增功能:跨龄显影桥接
>支持对象:6-12岁儿童视觉神经共振适配
>激活条件:群体凝视持续超过17分钟
>警告:本版本可能导致现实层轻微扭曲
紧接着,一道声音在整个营地回荡,不分男女老幼,每个人都在自己脑海中听见:
>“孩子们,请睁开眼睛。”
刹那间,三十多名参与培训的孩子齐刷刷抬起头,目光投向远方山谷。他们的眼神空灵,却又异常专注,仿佛看到了常人看不见的东西。
陈默顺着他们的视线望去。
雾气正从林间升起,而在那片朦胧之中,一座建筑的轮廓缓缓浮现??灰白色外墙,圆形穹顶,顶部嵌着无限循环的眼睛符号。
“第七节点……回来了?”有人颤抖着问。
“不。”陈默摇头,“它从来就没走。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
那座基地在雾中静静矗立,宛如幻影。可当一阵风吹散薄纱般的云霭时,它竟真实得令人窒息:墙砖的裂痕、锈蚀的铁门、甚至窗台上残留的向日葵种子壳,都与三年前完全一致。
更令人震惊的是,大门缓缓开启。
一个身影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