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兰斯的“好运”没能分享给宁馥。
交火后,暂时取得胜利的反对势力占领了这一片街区,也“顺便”把这一撮悍不畏死跑来交战区域的国际记者当做了战利品。
在这书中世界的设定中,战地记者也是受到国际法保护的。
通常来说交战双方并不会主动攻击记者。兰斯他们也的确凭借着记者身份安全地脱身了,这些士兵们不顾他们的“严正抗议”检查了相机,认为没有值得删除的东西后就物归原主了。
显然,这群士兵对杀掉他们没有兴趣。
但宁馥和托娜被带走了。
兰斯不知道这群士兵为什么会对宁馥感兴趣,但他们带走小女孩,是为了防止宁馥“耍花样”,想来一时不会威胁到那位女记者的生命安全。
他带着同事们回到驻地,第一时间将图片和报道发出。兰斯他们的最新报道很快刷新在他们多种语言的官网首页上。
——女记者宁馥,在交火后被反对势力绑架带走。
下面的配图,正是宁馥救下托娜时的场景。
必须承认,那张照片拍得极为成功,那一瞬间的张力被完全捕捉,只看一眼就会攫取人的注意,爆炸,烟尘,迸溅的杀伤破片,以及女人微微抬起的眼眸,凌厉的目
光,猎豹一样蓄势的肌肉线条,小臂上斑斑点点的血迹。仿佛下一刻这张图片就会活动起来,照片中定格着的硝烟就将缓缓弥散,那个女人就要在下一秒冲破平面,突入观者的面前。
《“战争”和“勇者”》,照片用这个标题命名。
国际上是如何反应,国内又是如何震动,立即交涉搜寻和营救事宜,这些宁馥都不知道。
——她被戴上黑色头罩,带上一辆皮卡,运送到反对势力距离玛卡巴特镇20公里的营地里。
“和我一起的孩子呢?”她还不知道托娜的名字,只能用“孩子”来称呼她。她好不容易从木仓口和榴|弹下救出来的小姑娘,如果因为她把命丢在这里,岂不可笑?
她不介意那些士兵用那个孩子来威胁她,她甚至要通过暗示,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她的重视和在意。加重那孩子在被作为砝码的重量。
现在只看他们找她所求为何了。
宁馥很快得到了答案。
——他们需要的是一篇来自第三方的“公平”的报道。
这年头,舆|论的阵地你不抢,就要被你的敌人抢占。人们活在新闻所制造的拟态环境之中,对媒介的选择性接触和使用,对消息的选择性注意,都让他们被信息茧房缠裹得越来越牢。
而宁馥作为“战利品”中唯一的女人,就这样被选中了。
这是很简单的逻辑,——一个女记者,更便于威胁,便于恐吓,从她身
上,他们更容易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
营地的首领赞扬了宁馥拍摄的照片,“您是一位勇敢的,令人敬佩的记者。”他这样说道:“我们都是战士。这一点是相同的。”
宁馥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首领一双浑浊带着血丝的眼睛盯着宁馥,看她始终这样镇定自若,便知道目前这种程度恐吓是无用的。
但不用担心,她总会屈服的。
他便直接道:“您可以在我们的营地里走走,逛逛,我会安排人带领您。另外,”他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和善地威胁道:“在你离开前,我希望能看到您的稿件。您的小朋友,我们也会好好照管的。”
他给出的条件似乎也不算过分。在交战双方中,并不是受国际承认的那一方才有资格接受采访。记者天然中立的身份也为他们提供了便利。
但被反对势力武装直接“请”到他们的营地里,这还是极为罕有的情况。
只要他们不想背上绑架记者作为人质的罪名,他们就必须“真诚地希望”她从他们的角度做出观察。
到省了宁馥的工夫。
虽然无论是暴力威胁,还是言辞矫饰,都掩盖不了这背后已经亮出的,凶恶的獠牙。
一个穿工字背心,身高接近一米九的男人被指派为宁馥的“向导”,他的肌肉和他跨在腰间的刀一样具有威胁力。
宁馥笑了笑,“请。”
那人便带她在营地中“游览”一番。
宁馥不被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