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天唐锦绣 > 第二一零一章 相互推卸(第2页)

第二一零一章 相互推卸(第2页)

待到宫门开启,数以百计的官员按照官阶高低有序,鱼贯进入太极宫。。。。。。。

临近年尾,朝堂上下事务繁冗,三省六部九寺各项事务堆积如山,都要在年前予以完结,更有年前,年后各项祭祀从现在开始就得提前做好准备,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

“国之大事,在祀与戒”,无论祭祖还是祭天,都意味着一个王朝的正统性,上承天意、下顺民心,重中之重。

更有外藩入贡,皆要逐一安排。

直至巳时三刻,诸般事务方才笼统安排下去。。。。。。

李承乾坐在御座之上,喝了一口浓茶提提神,天不亮便起来准备朝会,到现在几乎精疲力竭、精力难济,心底暗叹一声。

想要做一个贤明君主可不仅仅“文成武就”那么简单,更需要充沛之精力,否则难免疏忽懈怠、懒政怠政。

从这方面来说,“政事堂”“军机处”之设立,的确极大弥补君王精力不足之弊端,使得各项政务、军务都能在充分论证、指导之下予以实施,不会因为君王之疏忽而铸下大错。

当年隋炀帝若是能有这两个部门且遵照实施,何至于弄得烽烟四起,天怒人怨?

可“政事堂”“军机处”之设立,却又实实在在削弱了君权………………

又喝了口浓茶,收敛心神,环视殿上诸位大臣:“昨日御史台有奏疏呈递至御前,御史中丞孙处约弹劾吏部。。。。。。诸位爱卿认为当如何处置?”

房俊跪坐于陛下右手边首位,耷拉着眼皮默不作声,看上去好似睡着了一般。

刘则在陛下左手边首位,抬头瞅了瞅,缄默不语。

御史大夫刘祥道身后,孙处约站起身,朗声道:“铨选之法乃帝国选官之准则,务求公平、公正、公开,天下百官,莫不敬服。然吏部左侍郎杜正仪与太尉房俊私相授受,公然践踏铨选规则,致使吏部之公信力严重缺失,甚

至有可能使得帝国选官制度一朝崩塌!臣请陛下予以严惩,以儆效尤,重新树立铨选规则之威信!”

李承乾瞅了房俊一眼,看向吏部左侍郎杜正仪:“杜爱卿,可有什么话要说?”

吏部尚书、河间郡王李孝恭照旧缺席,杜正仪跪坐在空出的位置之后,闻言起身,上前两步出列,躬身道:“回?陛下,御史中丞未能详细调查,出言有失偏颇。”

李承乾点点头:“准许自辨。”

“喏。”

杜正仪直起身,道:“御史中丞之所以弹劾本官,皆因吏部通过郭孝慎之铨选,授予其官职而起。但问题在于朝廷既然始终未予郭孝恪功过定论,那么郭家自然拥有铨选、授官之资格。吏部非但应准许郭孝慎铨选、授官,

且应该对这些年剥夺其铨选资格做出道歉、补偿。”

不少人纷纷颔首,对这个说法予以认同。

所谓“疑罪从无”,既然未给郭孝恪定罪,那么便应视其为无罪;既然郭孝恪无罪,郭家子弟自然拥有铨选,授官之资格。

所以归根结底,郭孝恪到底有没有罪?

李承乾看向房俊:“太尉统管天下兵事,不知对郭孝恪战死西域有何看法?”

房俊似乎从睡梦中醒来,揉了揉脸,道:“陛下明鉴,郭孝恪战死之时,是由尚书左仆射、英国公总学兵事,想来对当时情况了如指掌,更能做出清晰明了之判断。”

刘洎:“…………”

我以为自己已经最能推卸责任了,孰料房二居然比他更胜一筹!

整件事之起因便是房俊给自家连襟谋官,结果现在却将事情一并推到李?头上?

虽然事关郭孝恪之功过论断李?必然站出来,但主动站出来与被动背责任却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不管是谁来背这件事,不要牵涉到他就好。

遂附和道:“太尉之言有理,此事应询问英公,英公之意见足以决定郭孝恪之性质。”

面对这两个油滑之徒,李?无可奈何,只得起身,道:“郭孝恪虽然兵败西域、丧师辱国,但原因在于当时西域之复杂情况,突厥横亘其中,左右挑拨,又派出精骑暗中偷袭。。。。。。郭孝恪之败,非战之罪也,当认定其殉国。”

一众大臣冷眼旁观。

“殉国”这个词听上去很是高档,但其间之差距甚大,其褒贬、功过在于胜或败。

其战胜之,“殉国”乃无上荣光。

其战败之,纵使“殉国”亦视为耻辱,“虽死犹罪”实乃寻常,“殉国”也不能遮掩其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