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了笑,没说什么。
回到家已是十点多。她系上围裙开始和面、剁馅,动作熟练得像是闭着眼都能完成。可刚把饺子摆上盖帘,门外突然传来敲门声。
“王秀兰在家吗?”
是个陌生的声音。
她擦了擦手去开门,只见一个穿着蓝制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黑色皮包,胸前别着“市经委”的牌子。
“您是?”她问。
“我是经委调研组的李卫国。”男人掏出证件晃了晃,“想跟您聊聊厂里的事。”
她心头一紧。“厂里?什么事?”
“关于近期技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李卫国语气平和,但眼神锐利,“有人反映,部分采购合同存在虚报价格的问题,我们正在核查相关责任人。”
王秀兰脑中“嗡”地一声。
这事她知道。上个月设备科通过关系从外地购进一批电机,报价比市场高出近三成,但她当时以为是行情波动,并未深究。后来听财务科的小赵私下嘀咕,说这笔单子背后有猫腻,可能是为了套取差价补贴职工福利。她没敢多问,也不敢上报??在这种单位,揭发问题的人往往比犯错的死得更快。
“我不太清楚具体情况。”她尽量让声音平稳,“我只是车间调度员,不参与采购决策。”
“但我们查到,所有设备入库单都需要您签字确认。”李卫国翻开笔记本,“过去三个月,共十七份合同,全是您签的字。”
她愣住了。
那些单子……她确实签过,但都是放在一堆日常报表里,匆匆扫一眼就签了。她甚至记不清内容。难道……有人故意把她卷进来?
“我……我可以配合调查。”她说,“但我希望组织能实事求是,不要冤枉好人。”
李卫国看着她,沉默了几秒,忽然叹了口气:“王同志,我不是来找麻烦的。相反,我觉得你是个老实人。正因为这样,我才来找你谈。如果你愿意提供真实信息,我们可以保护你。”
她咬住嘴唇,没说话。
“我知道你在厂里不容易。”他又说,“丈夫不在,独自拉扯两个孩子,还要应付各种明枪暗箭。但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被人当枪使。”
这句话像刀子一样扎进她心里。
她忽然想起上周五晚上,车间主任老赵单独找她谈话,说最近上面查得严,让她“灵活处理”几份单据,还暗示年底评先进会有好处。当时她含糊应下了,心想不过是走个形式,谁知道竟惹出这么大祸端?
“我……我需要时间想想。”她最终说道。
李卫国点点头,留下一张名片便走了。
门关上后,她靠着墙慢慢滑坐在地,手里攥着那张薄薄的纸片,感觉全身力气都被抽空了。
午饭时间到了,她机械地把饺子煮熟,盛了一盘摆在桌上。可筷子拿起又放下,一口也吃不下。窗外阳光正好,照在桌面上,映出一片暖色,可她只觉得冷。
下午两点,她终于鼓起勇气去了厂办。财务科的小赵见到她,脸色立刻变了:“你怎么来了?刚才经委的人找我问话了!”
“我也被找了。”她说,“他们说……所有入库单都有我的签字。”
小赵低头搅着手里的茶杯,半天才开口:“王姐,对不起……是我把名字藏在你后面。我怕担责任,所以让你签了主单,我只签附件。可我没料到他们会查这么细……”
王秀兰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