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阵问长生 > 第165章 圣兽之谜(第1页)

第165章 圣兽之谜(第1页)

墨画脸色一冷,道:“拦住它们!”

戮骨遵命,当即金丹之力震荡,催动斩妖骨刀,一刀砍向了那只三品吊睛玄虎。

一个金丹后期大将,和一只三品中期的猛虎,瞬间厮杀在了一起。

赤锋等其余三十多。。。

雪落无声,却压弯了槐枝。烬余城的冬夜依旧寒凉入骨,可人心已不再如百年前那般冻结。自“记忆即道”四字落笔之后,九州大地上掀起的并非一场短暂的风潮,而是一场绵延不绝的精神迁徙。人们开始学着在疼痛中站立,在混乱中辨认,在分歧中倾听。光茧每日波动,镜碑常有异象,忆玉共鸣之声渐成常态,仿佛整片大陆的心跳,正随着千万人记忆的复苏而重新搏动。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那一夜九碑升空、轮盘现世后,残缺的青铜片虽已归位,但其余八钥仍散落于天地之间,不知藏于何方。念归深知,塔心未启,真相未全,这场觉醒尚在中途。她将拼合后的完整铜片封入忆典核心,交由七执灯使轮流守护,并下令在全国增设“情忆坛”三百六十座,覆盖城乡边陲,务求每一寸土地上的悲喜都能被听见。

可就在此时,北方传来急报:北渊矿区那口涌出记忆清泉的矿脉,忽然干涸。泉水退去之处,留下一片焦黑石地,其上刻满扭曲符文,形似咒语,又似哀嚎。更诡异的是,凡是曾饮过泉水、见过幻影之人,皆在三日内陷入昏睡,梦中反复听到同一个声音:“你记得的,不是真的。”

林晚亲赴北渊查探,带回一名幸存者??原矿工之子陈小川。少年双目失明,却能清晰描述梦中景象:他看见自己母亲并未死于瘟疫,而是被一群戴银面具的人带入地下密室,被迫服下一种灰白色药丸,随后记忆被抽离,化作一缕青烟注入一口巨鼎。鼎身铭文赫然写着:“愿安工程?癸卯批次”。

“这不是清除,是收割。”念归翻阅陈小川口述记录时,指尖微微发颤,“他们不仅抹去记忆,还把人的‘记得’本身炼成了某种东西……就像燃料。”

林晚沉声道:“和愿种有关?”

“不止。”念归抬头,目光穿透窗棂望向北方,“愿种是根,但它需要养料才能生长。一百年前那些消失的记忆,并非凭空湮灭,而是被系统性地收集、提纯、储存……我怀疑,有一座‘忆炉’存在,它一直在运转,哪怕古塔倾覆,它也未曾停歇。”

话音刚落,院外忽传骚动。一名梦录司弟子踉跄奔来,怀中紧抱一只破损的梦录匣,匣内浮光闪动,映出无数破碎画面:有孩童哭喊“我不记得妈妈的脸”,有老人跪地嘶吼“他们说我没结过婚”,更有守忆人临终前最后一句低语:“我们错了……不该信‘安心’二字。”

“全国昨夜新增失忆案例一万七千三百例!”弟子喘息道,“集中在南方三州,症状一致??清醒如常,唯独对至亲之人毫无印象,连名字都念不出。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忆玉,正在变黑。”

殿内烛火猛地一晃。

忆玉乃守忆人传承信物,由光茧孕育,与心神相连,象征记忆之纯净。若其变黑,意味着持有者内心最深处的记忆已被污染或替换。

“有人在重启‘安心计划’。”林晚声音冷得像冰,“而且手段比百年前更隐蔽,更深沉。”

念归缓缓起身,走向院中那株老槐。树皮皲裂处,竟渗出一丝淡蓝液体,触之微温,闻之有墨香。她取少许置于掌心,闭目感应片刻,忽然睁眼:“这是……忆核的残液。有人试图用人工方式复制忆核,制造‘伪记忆’植入百姓脑中。”

她转身疾步回殿,召来陈砚与梦录司主事。“调阅近五年所有公开陈述的记忆数据,筛选出重复率极高、情感模式异常的内容段落。我要知道,哪些‘共同记忆’,其实是被人精心编造的。”

七日后,结果呈上。

一份名为《太平纪事》的民间口传文本引起警觉。该文本流传极广,讲述“百年前天下大乱,妖言惑众,朝廷以‘安心药’平定民心,救万民于癫狂”,文中多次强调“遗忘使人安宁”“记太多会疯”。调查发现,此文本最早出现在二十年前,最初仅见于西北偏远村落,如今却已渗透至半数州县,甚至出现在孩童启蒙读物中。

“这不是自然传播。”陈砚指着数据分析图谱,“它的扩散路径呈放射状,源头指向一个坐标??极北荒原,雪隐谷。”

念归凝视地图良久,终于开口:“那里曾是监察院最高机密研究所所在地,代号‘静土’。苏禾老师失踪前最后出现的地方,就是雪隐谷。”

林晚皱眉:“可那里早已被永久封冻,连飞鸟都无法穿越。”

“所以才更可疑。”念归取出那枚“悔”之钥铜铃,轻轻一摇。铃声未响,但她袖中忆玉却骤然发热,仿佛回应某种遥远召唤。“当年李昭被抽离神识前,曾留下一句断续遗言:‘他们在……用活人做容器……装别人的记忆……’也许,所谓的‘安心药’,从来不只是让人忘记,而是让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的‘壳’。”

众人骇然。

若真如此,则百年来所谓“稳定社会”的背后,隐藏着何等恐怖的真相?那些看似平和的百姓,是否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而真正的他们,又去了哪里?

念归当机立断:“组建北行队,目标雪隐谷。不带兵器,只携忆玉、镜碑碎片与情忆坛样本。我们要找的不是敌人,是被埋葬的记忆本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