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阿玛,来无逸斋上课自然更好,只是这样一来,弘晖就要每天来往于府里和无逸斋,他又不是大哥家里和哥家里的孩子大点儿,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儿子不舍得。”
“哦~~”
康熙乜他一眼。
四爷摸着脑门嘿嘿笑。
那“欲言又止”地告状的小模样,看得康熙抬脚就踹。
四爷飞身闪开,振振有词:“汗阿玛,弘晖在家里学习,照顾弟弟妹妹们,儿子更放心。”
康熙眼睛一眯:这倒,也是。
老大和老、老五……都求着,要弘昱和弘晟……都来无逸斋上课,他答应了。可是皇太子一直对此有意见,认为他们的儿女们都没有资格进无逸斋学习了。康熙也知道。
而四儿子的顾虑也有道理:不能光顾着在无逸斋上课的名头好,就忽视了家里最亲的弟弟妹妹们,弘晖是长子,做大哥的,照顾家里人很应该。
“那也不能老待在家里。要弘晖天气好的时候,隔差五的来无逸斋学习,朕考考他的功课。”
“哎。”
康熙还是不放心:“弘晖还没剃头,剃头是大事,代表他长大了是一个小儿郎了。剃头礼要好生操办。”
四爷脱口而出:“汗阿玛放心,儿子疼弘晖那。”
康熙给他一个大白眼。
四爷:“……”
康熙在一众请安声中,背着手进来乾清宫,到偏殿里一坐,正在打扫香炉的魏珠忙上前行礼,给康熙摘掉暖帽和朝珠等等,已经有机灵的小太监端着茶盘进来。
康熙放松地坐下来,端起来牡丹花神杯用一口茶,斜一眼一脸“有话要说”的四儿子,开恩地道:“坐下来,说吧。”
“汗阿玛,儿子不敢坐。儿子有愧。”四爷低着头,情绪低落。
“说!”康熙心里有不好的预感,却更急于知道了。
“汗阿玛莫要担心,可能是儿子过于敏感。”四爷语气沉重:“儿子今早上陪着一家人用完早膳,在书房里休息,儿子的小厮来报,外头开始起来谣言,说,八弟妹是醋坛子,比那大唐房玄龄夫人还醋,之前明珠家里续娶福晋的事情,也被巴拉出来,……”抬头,望着老父亲黑掉的面堂,从袖筒里掏出来一个章程,一本书。“汗阿玛,您看。”
康熙接过来章程,大致翻翻,给四儿子一个冷眼。
再翻翻书本儿,忒是无奈。
“当年顾贞观为了将被流放的吴兆骞营救回来,去求容若,容若来求朕。好不容易找到机会,将他送回江南,嘿,他居然不适合江南气候,大病了?”
四爷也笑:“吴兆骞回程中,黑龙江将军巴海派兵护送,并拨给驿车驿马和饮食。当时徐乾学于宴会即席有《喜吴汉槎南还》诗,和者后多至数十百人。王士禛句云:‘太息梅村今宿草,不留老眼待君还”,最为人传诵。’顾贞观等有人资助他,筑屋间,命名为‘归来草堂’。可是他多年呆在宁古塔,长期的严寒生活,已不适应江南水土气候,大病数月,不得不赴京治疗。之后就在纳兰府上,给揆叙做西席。儿子记得,那是康熙一十年,容若还手抄一本吴兆骞的诗词给儿子。”
康熙的目光还落在书本上,随意点头:“他被流放一趟,诗词反而大气起来,于江南不再出名,但朕来看,好得很,……”看到其中一页写着:“家父临殁,人糊涂着,语其子曰:‘吾欲与汝射雉白山之麓,钓尺鲤松花江,挈归供膳,付汝母作羹,以佐晚餐,岂可得耶?’”轻轻一叹。
这是当塞外是家乡那,临终还惦记着。
康熙感叹:“各人的各人的命数,容若和顾贞观是为了好友,一心要他回来关内,也是一番好意。”
四爷:“汗阿玛,自从顺治十五年朝廷规定:挟仇诬告者流放宁古塔。不少文人学子都被流放宁古塔。他们当中有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大文豪金圣叹的家属,思想家吕留良的家属,安徽方拱乾、方孝标家庭,浙江扬越、杨宾父子,著名诗人吴兆骞,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等等。当他们历经了人生的浩劫,生活进入常态,于思想学问方面也沉淀了下来,佛学家函可传授佛法,教授农耕和商贾;杨越传播耕作技术,并教人改“掘地为屋”为“破木为屋”……更有宁古塔毛皮人参多,还有做商人的,办学馆的。而流人到宁古塔各旗,分给住房、耕牛和土地。宁古塔的官吏及当地百姓十分敬重这些读书人,高看一眼。流人在宁古塔,虽是刑余之人,尚且自由,从大将军到副都统、协领、佐领大都与交结为友好,一起耕种,一起读书,帮助他们适应环境。而文人们还可经常相聚。时而相聚饮酒赋诗,时而又寻密探幽,登临山水。吴兆骞虽有文才在身,但不会耕作,又无生存之道,初到之时意气消沉。后来,吴兆骞就利用自己的长处开馆授徒。他的文采被官方和同去的流人所看重。后来,巴海将军专门聘吴兆骞为书记兼家庭教师,教授两个儿子额生、尹生读书。宁古塔和黑龙江有巴海和萨布素两位将军,如今学风已经形成,商业繁华,未来可期。”
康熙白他一眼,思及自己这些年故意找理由,送去的文人墨客,一抹脸,摸着胡子感叹道:“身为六祖宗故地,如今有此面貌,朕心甚慰。只是,其他边境地方也都有意见了,不能老流放去宁古塔。边境地方淳朴,先头为了摆脱贱籍的,因为强出头被流放过去的,都是心有志气一片赤子之心,所以能在边塞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今关内因为关外好起来再过去的,就没有这份心胸了。朕也担心。你六妹妹、萨布素等人,都写信来说了这个情况。”
“那,试着管控要过去关外的人,宣扬着要他们去南海?或者以后,朝陕西、甘肃、青海一带流放?”四爷一眨眼:“只是儿子担心,有点早了。”
“嗯,青海一带,确实有点早了。”青海和西藏要打起来,还有准格尔虎视眈眈,朝廷要图长远布局,暂时不能暴露要彻底收复青海和西藏的野心。“南海。……朕在考虑考虑,上次你庄王伯伯为了南海人请命,要求流放人去南海。”
四爷眼睛一亮,双手击掌:“这主意好!”发现老父亲黑沉沉的脸,摸摸鼻子,一低头。
康熙:“……”
“罢了,这章程里的每一条,有朕要慎刑司和礼部、内务府酌情操办。你回去吧,告诉老八,关键还是要有孩子。要是朕听到外头有谁说,八贝勒痴情不要侍妾生子,朕要他去关外打猎!”
康熙说到后面,声音里一片肃杀。眼睛也露出来真实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