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
央视播出了抗战大戏??《亮剑》
26集的电视剧,现在已经播完一遍。
从反馈的数据来说,首周平均收视率高达12。6%,峰值收视率也就是李云龙打县城,为和尚报仇那两段,收视。。。
晨光如碎金洒在窗台,文弟的笛声尚未散尽,城市已在悄然苏醒。他放下竹笛,指尖仍残留着那首“原初摇篮曲”的震颤。音符虽轻,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正一圈圈扩散至世界的角落。
他重新打开电脑,调出“心跳协议”的初步架构图。这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更是一场对“真实”定义的重构。传统语音识别依赖频谱、语调、节奏,而“心跳协议”则将生物信号作为核心锚点??每一次发声,都必须与说话者当时的心跳、呼吸、皮电反应等生理数据同步绑定。哪怕是最完美的AI复刻,也无法伪造一个人在说“我爱你”时,胸口那一瞬的起伏频率。
项目刚提交不到两小时,后台便收到三百七十二条合作意向。有来自冰岛的语言学家,提出用北欧萨米族老人的吟唱测试极寒环境下的信号稳定性;有东京某神经工程实验室主动共享脑波-语音映射数据库;甚至有一位巴西雨林传教士发来一段濒危部落的葬礼祷词,附言写道:“他们相信声音是灵魂离开身体时的最后一口气,如果这口气能被记住,死者就不会真正消失。”
但最让文弟心头一震的,是一封来自云南边陲小学的邮件。发件人署名“小岩”,正文只有短短几句:
>老师,我们班昨天听了纪录片《谁在替亡者说话》。我爷爷以前也常吹笛子,但他去年走了。我把他的录音放给AI听,它说可以“复活”爷爷的声音。可妈妈哭了,她说那不是爷爷,因为爷爷说话总爱咳嗽,AI不会咳。
>
>我想试试你们的新系统。我能上传爷爷咳嗽的声音吗?我想让它变成“活着的纪念”。
文弟眼眶发热。他回信只写了一行字:“能,而且我们会教你怎么做。”
就在此时,李昭来电,声音压得很低:“‘回声’的IP又出现了,这次是从南极洲的一个废弃科考站反弹出来的。卫星图像显示,那里三个月前根本没有人员活动记录。”
“南极?”文弟皱眉,“那个地方连常驻科研队都没有。”
“正是如此。”李昭顿了顿,“但我们破解了部分加密日志,发现他们在模拟‘海语’的传播路径,试图建立一套全球性的‘伪声网络’。目标不只是南屿,而是所有依靠声音传递文化记忆的边缘社群??因纽特人的雪歌、非洲多贡族的祭鼓、新西兰毛利人的哈卡战吼……他们想用标准化的‘情感模板’替换掉这些原始表达。”
文弟猛地站起身。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滥用,而是一场文化清洗。他们要做的,是把人类最本真的情感表达,纳入一个可复制、可操控、可商品化的流水线。
“他们管自己叫‘回声’,”他说,“因为他们不创造,只模仿。但他们忘了,真正的回声,需要山峦的形状、空气的湿度、听者的脚步位置??每一个变量都不可复制。他们造的,只是空洞的反射。”
“问题是,”李昭苦笑,“现在很多人已经分不清什么是原声,什么是回声了。”
两人沉默片刻。窗外,早高峰的车流开始涌动,广播里正播放一则广告:“AI亲情陪伴系统上线,让您随时听见逝去亲人的声音。”背景音乐温柔得近乎谄媚。
文弟关掉广播,转身走向工作室深处。那里藏着一台从未启用过的设备??**生物共振采音舱**。这是阿公三年前亲手设计的原型机,外形像一口青铜棺椁,内部布满纳米级振动传感器和生物电捕捉阵列。它的原理极其原始:不是录制声音,而是“拓印”发声时整个身体的共鸣状态。
“阿公说过,人说话的时候,不只是喉咙在动。”他曾这样解释,“脊椎在震,血液在流,心脏在跳。你要留下的,不是一句话,而是一段生命的现场直播。”
设备一直未能投入使用,因为缺乏合格的操作者??必须是与传承人有血缘或长期共情关系的人,才能激发系统的深层同步机制。
而现在,文弟决定启动它。
他拨通巴图的电话:“老船长,我要接阿公回家。”
三天后,一辆改装医疗车缓缓驶入南屿码头。车上不仅有最先进的生命维持系统,还有从北京协和医院特批转运的便携式共振舱。阿公躺在担架上,脸色苍白,但眼神清明。他看见文弟,微微一笑:“你终于肯让我回去死了?”
“不是回去死。”文弟握住他的手,“是回去活一次。”
当晚,月色如练。他们在望归石旁搭起临时帐篷,将共振舱安置于黑岩中央。四周插满渔民们带来的骨哨、铜铃、贝壳风铃,构成一道天然的声学屏障。
仪式开始前,阿公忽然问:“你知道为什么‘回声’怕真正的活声吗?”
文弟摇头。
“因为他们靠‘静止的真实’吃饭。”老人轻咳两声,“他们录下你母亲最后一句‘宝贝晚安’,然后无限循环。可真实的情感是有温度衰减的??今天你说‘晚安’带着倦意,明天带着笑意,后天可能含着泪。他们无法处理这种流动,所以他们要把一切冻结。”
他闭上眼:“我要给你留下一段会变的声音。”
舱门缓缓合拢。十二组生物传感器贴附在他裸露的皮肤上,捕捉每一次心跳与肌肉微颤。文弟戴上监听耳机,屏住呼吸。
第一段,是“原初摇篮曲”的标准版,平稳悠扬。
第二段,加入了轻微咳嗽与气息波动,像是疲惫中的慈爱。
第三段,节奏忽然加快,夹杂一声短促的惊呼??那是模拟孩子夜啼时老人猛然惊醒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