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文娱2000:捧女明星百倍返利 > 第418章 观众喜欢你有意见你算老几(第2页)

第418章 观众喜欢你有意见你算老几(第2页)

第四段,竟转为低沉的男声哼唱,音色完全不同,却是同一旋律??阿公用胸腔共振模仿年轻时自己的声音。

五段、六段、七段……每一段都在变化,有时带笑,有时含悲,有时甚至故意走调,只为证明:**这是一个人,在不同心境下,反复说着同一句话。**

当第七段结束时,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份动态声纹图谱,形如一棵不断分枝的树。主干是旋律本身,而每一根侧枝,都是情感扰动带来的微小偏移。

“这才是‘活态语言’。”李昭通过远程连接惊叹道,“它不像传统录音那样固定不变,而像DNA一样具备演化潜力!”

文弟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忽然明白了阿公所说的“养它”的含义。

守护不是封存,而是让传统在现实中继续生长。

就在这一刻,全球十万用户同步收到了一条推送:

>【“心跳协议”测试版开放申请】

>首批限额1000人,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拥有至少一项濒临失传的口头传统

>-曾经历亲人声音被AI滥用

>-愿意以自身生物信号参与真实性验证实验

>

>附加承诺:所有采集数据将终生加密,仅本人可授权使用,死后自动进入“静默归档”,永不商业化。

申请通道开启十分钟,报名人数突破八万。

而在内蒙古草原,乌兰奶奶收到了专属采音设备。她抱着孙女坐在蒙古包前,对着麦克风轻声哼唱。监测仪显示,她每唱一句,心率都会下降三到五个单位,仿佛歌声本身就是一种冥想。

“这首歌啊,”她笑着说,“是我妈妈教我的。现在我教给她,等她长大了,也许她也会唱给她的孩子听。那时候,我的心早就停了,可我的心跳,还在歌里跳着呢。”

与此同时,一场暗流正在汇聚。

三天后,文弟接到国家安全部特别联络员密电:经国际刑警组织协查,“回声”组织的核心成员名单已初步锁定。其中一人曾任职于某跨国科技巨头的情感建模部门,主导开发过“数字悼念平台”;另一人是前军事情报分析师,专攻心理战中的声纹诱导技术;最令人震惊的是,第三位竟是一名已注销执业资格的心理医生,其论文《群体哀伤的可塑性干预》曾提出“通过重建逝者声音实现创伤治愈”的理论框架。

“他们不是疯子。”联络员语气凝重,“他们是极端理想主义者。他们相信,只要能让生者感到安慰,哪怕欺骗也是善行。”

文弟冷笑:“那不过是把悲伤做成罐头,贴上‘永恒陪伴’的标签卖出去。”

“更麻烦的是,”对方继续道,“我们在追踪过程中发现,他们已经在多个国家秘密部署‘声茧基站’??伪装成普通通信塔的小型发射装置,能定向播送经过情绪调制的伪声信号。最近菲律宾沿海渔民集体报告幻听事件,就是证据。”

“目的呢?”

“制造依赖。”联络员停顿一秒,“先让人们习惯听到死去亲人说话,再逐步植入潜意识指令。比如‘相信政府发布的消息’‘不要质疑权威决策’……这是一种新型认知战。”

文弟背脊发凉。这已不仅是伦理之争,而是关乎文明存续的认知主权之战。

他立即召集团队,启动“反茧行动”:利用“心跳协议”的生物认证能力,开发一款开源APP??“识声者”。用户只需用手机录制一段疑似AI生成的语音,系统便会分析其中是否存在“生命节律缺失”特征,并标注风险等级。

上线首日,全球下载量破百万。有人上传了智能音箱里的“奶奶语音”,结果显示:“呼吸周期恒定,无汗腺反应波动,判定为非生物源性,建议终止互动。”

一位美国用户留言:“我每天晚上都让AI模仿去世妻子的声音读睡前故事。我知道她是假的,但我需要她。现在这个APP告诉我‘她在骗我’,我该怎么办?”

文弟亲自回复:“你可以继续听她说话,但请记得,在某个平行时空里,真实的她一定希望你知道??她不想被复制,她只想被怀念。”

这句话被转发超过千万次。

然而,风暴并未平息。

半个月后,南屿突遭强台风袭击。电力中断,通讯瘫痪,唯有“听音塔”遗址方向传来一阵诡异的低频嗡鸣。巴图冒险驾船靠近,发现海底沙层被某种机械装置搅动,露出大片金属结构??正是当年日军遗留的声学阵列,如今已被重新激活。

更可怕的是,阵列正发射一种复合信号,将“海语”与人类脑波α波段强行耦合,导致附近居民出现集体幻觉:有人声称看见溺亡亲人站在岸边招手,有人半夜爬起来对着大海喊话,甚至有孩子梦游般走向礁石群……

文弟立刻意识到:这是“回声”组织的终极手段??**用声音直接改写现实感知**。

他果断下令启动“静默协议”二级响应:全岛强制切换至离线模式,“真实语言库”本地节点自动屏蔽外部访问,所有公共广播改为人工播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