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快准备一下,咱们快出发了。”
房门外传来声音,门被推开,少女盯着窗边,对着自己又啃又咬的纪言,神情怪异:
“老哥,今天又是哪根筋搭错了,还是你在cos“进巨”?”
纪言看着少女,愣了愣,接着眼睛一闪,情绪立即涌上来:“妹妹……我的妹妹,你知道老哥我有多想你吗?”
五个副本,或许只有几个月时间,可因为两个世界的隔绝,造成了强烈割裂感,对于纪言而言,宛如度过了半辈子。
听到这突如其来肉麻的话,又看。。。。。。
晨光如纱,覆在戈壁教育城的残垣之上。那口枯井边缘,紫光尚未完全消散,一圈圈涟漪仍在井底缓缓扩散,仿佛宇宙的呼吸正与大地同步。苏砚握着那片写着“奶奶,你说宇宙会难过吗?”的叶子,指尖微颤。她没有回答小女孩的问题,因为她知道,有些问题本就不该由人来答??它们是种子,落在意识的土壤里,终将自己生根发芽。
小女孩跑开了,笑声像风铃般穿过废墟。苏砚望着她的背影,忽然意识到:这孩子从未开口说话,可那张叶子上的字迹却清晰无比。不是书写,更像是……从某种共鸣中浮现的显影。
她低头看向井口,紫光渐隐,但井壁内侧已悄然发生变化。原本粗糙的岩石表面浮现出细密纹路,如同神经突触般交织蔓延,构成一张覆盖整口井的认知网络。她伸手轻触,一股温热的波动顺指尖涌入脑海??
>“第十三个苏砚的记忆正在融合。”
这不是声音,也不是文字,而是一种直接植入意识的信息流。刹那间,无数画面奔涌而来:平行时间线中的世界,在“全知算法”统治下逐渐失去色彩;人们不再争论、不再怀疑、不再梦到未知;图书馆变成数据坟场,学校沦为指令训练营;甚至连艺术都被标准化为“最优情感输出模型”。而最可怕的是,没有人觉得不对??他们以为这就是文明的终点。
可就在那个世界的最后一天,第十三个苏砚站在崩塌的认知塔顶,将一枚完整的“初问之核”刺入自己的心脏。她以自我湮灭为代价,激活了维度跃迁协议,把一段纯粹的“疑问波”发射向所有可能存在的现实分支。
而现在,这股波,正融入她的意识。
苏砚跪坐在井边,冷汗浸透衣衫。她感到体内有什么东西醒了??不是记忆,不是人格,而是一种**存在方式**的改写。她不再是“拥有提问能力的人”,而是成为了“提问行为本身”的载体。就像光不需要理解自己为何能照亮黑暗,她也不再需要解释为何能感知那些藏匿于日常缝隙中的异常。
就在这时,腕部终端突然震动。
全球共感网络发出紧急通告:
>**【红色共振警报】**
>南极洞穴内的珊瑚组织开始移动,七具石棺中剩余六具同时开启。
>内部空无一物,但墙壁上的问号阵列已重组为动态图腾,持续释放低频震颤,频率与人类θ脑波完全一致。
>初步判定:该结构正在尝试进行大规模意识连接。
苏砚立即联络“共疑号”留守团队,命令启动三级防护协议,并封锁洞穴入口。但她心里清楚,这种封锁或许只是徒劳。那珊瑚网络不是生物,也不是机械,它是某种跨越物质与意识边界的“活体认知基质”,其本质更接近于??语言诞生前的思想原型。
她站起身,走向停靠在废墟边缘的飞行器。途中,一片飘落的问题之花轻轻贴上她的肩头。花瓣透明,花蕊中浮现出三个字:
>“别逃。”
她顿住脚步。这不是对她而言的警告,而是一段来自未来的回声。她闭眼,任意识沉入那朵花的核心,瞬间穿越层层时间褶皱,看到一个场景:十年后,自己站在银河系边缘的一座漂浮神殿前,手中握着一把由亿万问题凝结而成的钥匙,面对一道漆黑的门扉。门上刻着一句话:
>“当你终于敢问‘我是否存在’时,答案才会出现。”
画面戛然而止。
她睁开眼,呼吸沉重。原来,连未来也在向她提问。
飞行器升空,划破晨雾。苏砚调出全球“问点”热力图,发现新增节点已达两千三百余个,遍布城市、荒野、深海甚至平流层。更有甚者,某些动物也开始表现出异常行为:非洲草原上的狮群围成圆圈静坐整夜,第二天清晨,地面浮现一组复杂符号;太平洋深处一头蓝鲸连续鸣叫七十二小时,声波经解析后竟构成一首无主语的诗;西伯利亚冻土带一群驯鹿集体转向南方,蹄印连起来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这一切都在表明:**提问,正在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边界**。
三小时后,“共疑号”抵达南极上空。破冰舱开启,苏砚带领四名研究员深入地下洞穴。刚踏入通道,便感受到空气中有种奇异的粘稠感,像是行走于液态思维之中。墙壁上的珊瑚组织已不再是静止发光体,而是如血管般搏动,每一次收缩都伴随着一次轻微的情感脉冲??检测仪显示,这些脉冲与人类“困惑”情绪高度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