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把世袭爵位改为流爵。
一级一级的往下降。
但改为流爵之后,四代往后,朱家的宗室子孙们,不就变成平头老百姓了吗?
这实在非他所愿。
一念及此,他头脑混乱极了,便又不得不过来求助於女婿。
老朱的口气,这下子又变软了几分,看著胡翊嘿嘿陪笑道:
“女婿,你再给咱出个主意,该如何限制宗室数量?
咱这个皇帝,好列是要给后世子孙做老祖宗的。
总不能拿著刀逼他们少生孩子吧,这也不成啊。”
朱標也是望向姐夫求救,希望他能给出办法。
这事儿確实不太好办,生孩子强制不得。
可若是不强制,生的多了,又咋办?
好在胡翊歷史方面的东西没少看,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跳出古人的局限,反倒可以给朱家出个主意。
胡翊便借了一支笔,找了张白纸,在上面写写画画起来。
朱元璋和朱標就弯著腰,凑过去看。
洪武大帝和歷史上最受信任的太子,便都围绕著胡翊,侧耳倾听著他的教诲。
胡翊便开口道:
“岳丈,按照四级爵位来设,假设亲王岁禄按一万石,郡王为两千,镇国將军为一千,镇国中尉为四百石。
开启流爵制,到第五代,叫这些宗室们要么直接一次性拿十年的岁禄,然后放弃宗室爵位,成为普通百姓。
要么,就每代承袭爵位者,岁禄减半,继续留爵。
比如您的第五代孙,要想承袭镇国中尉爵禄,岁禄就得从四百石降到二百石。
第六代孙,要想接著继承爵禄,就从二百石降到一百石,以此类推。”
朱元璋默默听著这些话,却不做声。
这对於他们朱家子孙来说,还是太难了。
朱標也是开口道:
“姐夫,这么做是否过於严厉了,等到几代过后,朱家宗室还是都要沦落为平民百姓了啊?”
胡翊开口道:
“殿下別著急啊,既然有流爵的法子,就也有升爵的法子。”
胡翊笑著在纸上又画起来,同时解释道:
“民间能开科举,科举还分文武,那么朱家的宗室怎么就不能开文武科举?
此科举只准朱家宗室子弟参与,中举著可入朝为官,为官便有官俸。”
听到胡翊这话,朱元璋的脸色,逐渐和缓下来。
这时胡翊又道:
“为武官者,若有功勋,便可依照功勋大小,准他们这一代留爵,或是升爵。
做文官者,若有政绩,也可以这么办。
这样一来,往后朱家的儿孙们只要爭气,就总有出头之日。
即便是不幸失去爵位的子弟,也可以凭藉宗室科举,再有翻身之日。
当然了,这个前提是他们爭气,对於大明王朝有益。”
胡翊的这套完整体系设定,终於是全盘拋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