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葬明1644 > 第174章 变化(第4页)

第174章 变化(第4页)

襄樊营不算丁树皮这个大内总管的话,“文官”大概就只有王宗周、张维桢和陈孝廉这三个。

王宗周和张维桢先后任参事室总参事,但王宗周主要的工作重心在厘金局,而张维桢东食西宿,一人打两份工不说,还经常要到前线去帮自己参赞军务。

一直留守在中军衙门,负责整个机构日常运作的,就是陈孝廉。

这段时间中军衙门没出什么大的乱子,还有条不紊的开展了屯田、修建纤道、安抚流民,以及配合义勇营招兵等项工作。

总的来说,韩复对于陈孝廉的工作,还是满意的。

这让他对接下来要推进的中军衙门改革,又有了充分的信心。

韩复没有想要去翻那些档案的意图,反而说道:“陈主事,如今文书室内的书也有不少了吧?”

“回大人的话,连同学生在内,文书室现有书办十二人,一些是本地县学、府学的书生,亦有一些是光化、谷城等处的士绅子弟。”

“嗯,人确实不少了。文书室与参事室,都是中军衙门的中枢机构,是本官之首脑。今日我襄樊营不同往日,地大了些,人多了些,事情自然也便更多更复杂了些。以后文书室所负责的,就不仅仅是文书印信方面的差事了。”

“大人说的是,大人先前来信叫学生作那改革方案,学生已胡乱写了一些。”

说着,陈孝廉将档案放下,从怀里掏了个信封出来,双手呈上以后,又说道:“不过学生先前只是在县学前替人写信的落魄书生,到中军衙门来亦不过半载而已,从未写过此等东西。文书室方面还能胡乱写一些,参事室、

从室、以及民、商、工、屯等房之事,岂是学生可以擅专的?虽笔落墨成,实不知所云何物,惟望大人圣。。。。。。呃,独断。

陈孝廉学着朝廷邸报上君臣奏对文风,差点说顺嘴把“圣断”两个字给说出来了。

前有人把万胜喊成万岁,天冷要给自己加件衣服,今又有陈孝廉要自己乾纲圣断。

韩复也不知道这些人是真的说顺嘴,还是太想进步了,总觉得这一仗打完以后,手下人的胆子确实是越来越大了。

害苦了。。。。。。本官啊!

怀着这样那样的心思,韩复接过陈孝廉所写的那份襄樊营中军衙门机构改革方案。

这是早在秋季战事还未结束的时候,韩复就给陈孝廉出的命题作文。

写得不能说是在应付差事,也不能说空洞无物。

毕竟陈孝廉在中军衙门是庶务官,不是清贵官,提的一些建议还是很切中肯綮的。

但这篇文章总体的基调,还是过于保守,过于的小家子气。

甚至都不能算是改革,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罢了。

“陈主事所提八条,还是很有见地,以本官观之,都具备相当的可行性。只是改革一事,本官以为应当大刀阔斧,不宜畏手畏脚。不要怕打破瓶瓶罐罐,更不要如同小脚女人般迈不开步子。”

韩复提起笔,刷刷刷在末尾写上了自己的几条意见作为批示,又递还给了陈孝廉:“陈主事回去之后,胆子完全可以放得大些,再大些。”

陈孝廉捧着那被顶头上司打回的初版方案,很是愁眉苦脸。

他一生唯诺温驯,小心谨慎,最干不了的就是这种放开胆子,大刀阔斧的事情。

但没办法,顶头上司发话了,他也只得硬着头皮上。

只是少不得又要到对面的军医院抓几味生发的中药吃了。

ps:大概还有一到两章的样子,本卷就要结束了。下一卷的主题自然是抗清,在湖北站稳脚跟,不至于被鞑子一波“推下海”。为此襄樊营要扩军,中军衙门要改革。需要大量的军官和文书官,大家如果有想要客串的角色,

可以在书评区留言,我酌情增加。

pps:求月票,求推荐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