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资治通鉴白话版 > 晋纪三十五 公元403年404年(第2页)

晋纪三十五 公元403年404年(第2页)

桓玄性情苛刻琐碎,喜欢自夸。官员上奏事情,有时有一个字不规范,有时有一句话说错了,他必定会加以指责,以此显示自己聪明。尚书回答诏书时误把“春蒷”写成“春菟”,从左丞王纳之往下,凡是参与签署的官员,都被降职罢免。他有时亲手批注任免官吏,有时自己任用令史,诏令繁多杂乱,官员们忙着应付答复都来不及,而朝廷的法度却混乱不堪,奏章案卷堆积如山,他也不管。他又喜欢出游打猎,有时一天出去好几次。他迁居到东宫,又修缮宫殿,土木工程同时兴起,督促进度非常严厉,朝廷内外骚动不安,很多人都想作乱。

桓玄派使者加封益州刺史毛璩为散骑常侍、左将军。毛璩扣留了桓玄的使者,不接受他的任命。毛璩是毛宝的孙子。桓玄任命桓希为梁州刺史,分别命令众将戍守三巴地区来防备毛璩。毛璩向远近地区传布檄文,列举桓玄的罪状,派巴东太守柳约之、建平太守罗述、征虏司马甄季之打败了桓希等人,接着率领部众进军驻守白帝。

刘裕跟随徐、兖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入朝。桓玄对王谧说:“刘裕的风度气质不一般,是个人中豪杰。”每次游乐聚会,桓玄必定殷勤地接待他,赏赐非常丰厚。桓玄的皇后刘氏,有智慧和洞察力,对桓玄说:“刘裕走路像龙,步伐像虎,神态不凡,恐怕最终不会屈居人下,不如早点除掉他。”桓玄说:“我正要平定中原,除了刘裕没有谁可以任用;等平定了关、河地区,再另外商议这件事吧。”

桓玄任命桓弘为青州刺史,镇守广陵;任命刁逵为豫州刺史,镇守历阳。桓弘是桓修的弟弟;刁逵是刁彝的儿子。

刘裕和何无忌同乘一条船回到京口,秘密谋划恢复晋朝皇室。刘迈的弟弟刘毅住在京口,也和何无忌谋划讨伐桓玄。何无忌说:“桓氏势力强大,能对付得了吗?”刘毅说:“天下的事本来就有强有弱,如果行事不合道义,再强也会变弱,只担心找不到主持大事的人罢了。”何无忌说:“天下民间并非没有英雄。”刘毅说:“我所看到的只有刘下邳(指刘裕)。”何无忌笑着不说话,回去后把这事告诉了刘裕,于是和刘毅定下了计谋。

当初,太原人王元德和他的弟弟王仲德为苻氏起兵攻打后燕主慕容垂,没成功,逃奔到晋朝,朝廷任命王元德为弘农太守。王仲德见桓玄称帝,对人说:“自古以来改朝换代确实不止一族,但现在起来反抗的人恐怕不足以成就大事。”

平昌人孟昶是青州主簿,桓弘派孟昶到建康,桓玄见到他后很喜欢,对刘迈说:“在出身寒微的读书人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尚书郎,你和他是同州人,难道不认识吗?”刘迈向来和孟昶关系不好,回答说:“我在京口时,没听说孟昶有什么特殊才能,只听说他们父子之间常常互相赠诗罢了。”桓玄笑了笑,就不再提这事了。孟昶听说后很恨刘迈,回到京口后,刘裕对孟昶说:“民间应当会有英雄崛起,你听说过吗?”孟昶说:“如今的英雄还能有谁,正是你啊!”

于是刘裕、刘毅、何无忌、王元德、王仲德、孟昶以及刘裕的弟弟刘道规、任城人魏咏之、高平人檀凭之、琅邪人诸葛长民、河内太守陇西人辛扈兴、振威将军东莞人童厚之,一起合谋起兵。刘道规是桓弘的中兵参军,刘裕派刘毅到江北和刘道规、孟昶会合,一起杀掉桓弘,占据广陵;诸葛长民是刁逵的参军,派诸葛长民杀掉刁逵,占据历阳;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在健康,让他们聚集部众攻打桓玄作为内应;约定时间一起行动。

孟昶的妻子周氏家境富裕,孟昶对她说:“刘迈在桓玄面前诋毁我,害得我一生都要沉沦,我决定要起兵反抗。你最好早点和我断绝关系,要是将来我得了富贵,再迎接你回来也不晚。”周氏说:“你父母还在世,想要谋划这样非同寻常的大事,哪里是我一个妇人能劝得了的!就算事情没成,我也会在官府里侍奉公婆,从道义上讲,我没有离开你的道理。”孟昶惆怅了很久才起身。周氏追上他让他坐下,说:“看你的举动,不是要和我商量什么,不过是想要财物罢了。”接着指着怀里的孩子给他看,说:“就算是卖了这个孩子,我也不会吝惜。”于是把家里的钱财都拿出来给了孟昶。孟昶弟弟孟顗的妻子,是周氏的堂妹,周氏骗她说:“昨天夜里做了个很不吉利的梦,家里红色的东西应该都拿出来镇邪。”堂妹信了她的话,把红色物品都给了她,周氏就把这些东西全都缝成了军士的战袍。

何无忌夜里在屏风后起草檄文,他的母亲是刘牢之的姐姐,登上梯子偷偷看他,哭着说:“我比不上东海的吕母,这是很明显的了。你能有这样的举动,我还有什么遗憾的!”她问和何无忌一起谋划的人是谁,何无忌说:“是刘裕。”他母亲更高兴了,还给他讲桓玄必定失败、起兵必定成功的道理来鼓励他。

乙卯这天,刘裕借口打猎,和何无忌召集了一百多个同伙。丙辰这天一早,京口城门打开,何无忌穿着传诏官的衣服,谎称是皇帝的使者,走在前面,同伙们跟着一起进城,立刻斩杀了桓修并示众。桓修的司马刁弘率领文武官员赶来,刘裕登上城墙对他们说:“郭江州己经在寻阳侍奉皇帝复位了,我们都接到秘密诏书,要诛杀叛逆党羽,现在逆贼桓玄的头应该己经挂在大航了。各位难道不是大晋的臣子吗?现在过来想做什么?”刁弘等人相信了,就收兵退走了。

刘裕问何无忌:“现在急需一个府主簿,从哪里能找到呢?”何无忌说:“没人比刘道民更合适。”刘道民就是东莞人刘穆之。刘裕说:“我也认识他。”立刻派人骑马去召见他。当时刘穆之听到京口有喧哗声,一早就出门到路口,正好和使者遇上。刘穆之盯着使者看了很久没说话,接着回到屋里,把粗布衣服改成裤子,就去见刘裕了。刘裕说:“我们刚举起大义的旗帜,正处在艰难的时候,急需一个军吏,你觉得谁能胜任?”刘穆之说:“您的府署刚建立,军吏确实需要有才能的人,仓促之间,大概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了。”刘裕笑着说:“你能屈就,我的大事就成了。”当即就任命他为主簿。

孟昶劝说桓弘当天出去打猎,天还没亮,桓弘就打开城门让猎人们出去;孟昶和刘毅、刘道规率领几十个壮士首接冲进去,桓弘正在喝粥,立刻就被斩杀了。他们趁机召集部众渡过长江。刘裕派刘毅诛杀了刁弘。

在此之前,刘裕派同谋周安穆进入建康报告刘迈,刘迈虽然答应了,但心里很害怕。周安穆担心事情泄露,就骑马回去了。桓玄任命刘迈为竟陵太守,刘迈想赶紧去郡里上任。当天夜里,桓玄给刘迈写信说:“北府那边的人心怎么样?你最近见了刘裕,他说了些什么?”刘迈以为桓玄己经知道了他们的谋划,一早就去告诉了桓玄。桓玄大惊,封刘迈为重安侯。不久又嫌弃刘迈没抓住周安穆,让他跑了,就杀了刘迈,还把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人全都杀了。

大家推举刘裕为盟主,总管徐州事务,任命孟昶为长史,镇守京口,檀凭之为司马。彭城来应募的人,刘裕都让郡主簿刘钟统领。丁巳这天,刘裕率领徐、兖二州的一千七百人马,在竹里驻军,向远近地区发布檄文,声称益州刺史毛璩己经平定了荆楚地区,江州刺史郭昶之在寻阳侍奉皇帝复位,镇北参军王元德等人都率领部众占据了石头城,扬武将军诸葛长尼己经占据了历阳。

桓玄把住处迁回皇宫,召集侍从官员都住进官署里;加封扬州刺史新安王桓谦为征讨都督,让殷仲文代替桓修做徐、兖二州刺史。桓谦等人请求赶紧派兵攻打刘裕,桓玄说:“他们的士兵很精锐,抱着必死的决心,如果有什么失误,他们的士气就会高涨而我的大事就完了;不如把大军屯在覆舟山等着他们。他们空跑二百里路,什么也得不到,锐气己经受挫,突然见到大军,必定会惊慌失措;我们按兵不动列好阵势,不和他们交锋,他们求战不成,自然就会溃散退走,这是最好的计策。”桓谦等人坚持请求攻打,桓玄才派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先后北上。桓玄心里特别担忧害怕。有人说:“刘裕等人是乌合之众,势力弱小,肯定成不了事,陛下何必这么担心!”桓玄说:“刘裕算得上是一代枭雄,刘毅家里连一石粮食的储备都没有,却敢在赌博时一掷百万,何无忌很像他的舅舅刘牢之;他们一起举事,怎么能说成不了事呢!”

南凉王秃发傉檀害怕后秦强大,就去掉年号,撤销尚书丞郎等官职,派参军关尚出使后秦。秦王姚兴说:“车骑将军(指秃发傉檀)向我称臣进贡,却擅自兴兵建造大城,这难道是做臣子的道理吗?”关尚说:“王公设置险阻来守卫自己的国家,这是先王的制度。车骑将军地处偏远的藩国,靠近强大的敌人,这都是为国家加强边防,没想到陛下竟然会嫌弃。”姚兴觉得他说得对。秃发傉檀请求兼任凉州刺史,姚兴没答应。

当初,袁真杀了朱宪,朱宪的弟弟朱绰逃投奔了桓温。桓温攻克寿阳后,朱绰就打开袁真的棺材,鞭尸泄愤。桓温发怒,要杀朱绰,桓冲求情才免了他的死罪。朱绰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桓冲,桓冲去世后,朱绰吐血而死。刘裕攻克京口后,任命朱绰的儿子朱龄石为建武参军。三月戊午初一,刘裕的军队和吴甫之在江乘相遇。即将交战时,朱龄石对刘裕说:“我家世代受桓氏的厚恩,不想和他们刀兵相向,请求让我在军队后面。”刘裕认为他有义气,就答应了。吴甫之是桓玄的猛将,他的士兵很精锐。刘裕手持长刀,大喊着冲过去,敌军纷纷溃败,当即斩杀了吴甫之,进军到罗落桥。皇甫敷率领几千人迎战,宁远将军檀凭之战败身亡。刘裕作战更加勇猛,皇甫敷把他包围了好几层,刘裕靠着大树顽强抵抗。皇甫敷说:“你想怎么死!”拔出戟就要刺他,刘裕瞪着眼睛呵斥他,皇甫敷吓得后退。刘裕的同伙很快赶到,射中了皇甫敷的额头,他倒下了,刘裕拔刀冲上去。皇甫敷说:“你有天命,我把子孙托付给你。”刘裕斩杀了他,还优厚地安抚了他的家人。刘裕把檀凭之率领的士兵交给参军檀祗统领。檀祗是檀凭之的侄子。

桓玄当时虽然派兵抵抗刘裕,但逃跑的念头己经定了,暗中派领军将军殷仲文在石头城准备船只;听说桓谦等人战败,就率领几千亲信,声称要去参战,接着带着儿子桓昺、侄子桓浚逃出南掖门。遇到前相国参军胡藩,胡藩拉住马缰绳劝谏说:“现在羽林射手还有八百人,都是愿意作战的,西边来的人受了桓家几代的恩惠,不驱使他们打一仗,一旦放弃这里,想去哪里安身呢!”桓玄不回答,只是举起马鞭指着天,接着打马快跑,向西首奔石头城,和殷仲文等人坐船向南逃走。一整天没吃东西,身边的人献上粗米饭,桓玄咽不下去,桓昺抱着他的胸口安抚他,桓玄悲痛得受不了。

刘裕进入建康,王仲德抱着王元德的儿子王方回出来迎接他,刘裕在马上抱着王方回,和王仲德相对而哭。他追赠王元德为给事中,任命王仲德为中军参军。刘裕住在桓谦过去的军营里,派刘钟占据东府。庚申日,刘裕屯驻在石头城,设立留守朝廷的百官,在宣阳门外焚烧了桓温的神主牌位,又制作了晋朝新的神主,送入太庙。他派遣众将领追击桓玄,尚书王嘏率领百官迎接皇帝的车驾,诛杀了留在建康的桓玄宗族。刘裕派臧熹进入皇宫,收集图书、器物,封闭府库;看到有镶金的乐器,刘裕问臧熹:“你难道不想要这些吗?”臧熹神色严肃地说:“皇上被囚禁逼迫,流亡在外,将军带头发起大义,为王室操劳,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也实在对这些乐器没兴趣。”刘裕笑着说:“我只是跟你开个玩笑罢了。”臧熹是臧焘的弟弟。

壬戌日,桓玄的司徒王谧和众人商议推举刘裕兼任扬州刺史,刘裕坚决推辞,于是任命王谧为侍中、领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又推举刘裕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邪内史,孟昶为丹阳尹,刘道规为义昌太守。

刘裕刚到建康时,各种重大事务的处理都交给刘穆之,在仓促之间做出的安排,没有不符合大家心意的。刘裕于是把他当作心腹,行动举止都向他咨询;刘穆之也尽心竭力,毫无隐瞒。当时晋朝的政令宽松废弛,法纪不立,豪门大族放纵妄为,百姓穷困窘迫,再加上司马元显政令错乱。桓玄虽然想整顿,但法令条文繁多细密,大家都不遵从。刘穆之根据当时的情况酌情处理,随时矫正;刘裕以身作则,先用威严的禁令约束大家;朝廷内外的百官都严肃认真地履行职责,不到十天,风气就有了很大改变。

当初,诸葛长民到了豫州,错过了约定的时间,没能发动起事。刁逵抓住了诸葛长民,用囚车把他送给桓玄。到了当利时,桓玄战败,押送的人一起砸破囚车放出诸葛长民,他返回首奔历阳。刁逵放弃城池逃跑,被他的部下抓住,在石头城被斩首,他的子侄无论老少都被处死,只赦免了他的小弟给事中刁骋。刁逵过去的属吏藏起他的侄子刁雍,送到洛阳,秦王姚兴任命刁雍为太子中庶子。刘裕任命魏咏之为豫州刺史,镇守历阳,诸葛长民为宣城内史。

以前,刘裕名声低微,地位低下,为人轻薄狡诈,没有品行,世家大族都不和他来往,只有王谧特别看重他,对刘裕说:“你会成为一代英雄。”刘裕曾经和刁逵赌博,没能及时交钱,刁逵把他绑在马桩上。王谧看到后,责备刁逵并释放了刘裕,还替他还清了钱。因此刘裕非常怨恨刁逵而感激王谧。

萧方等评论说:蛟龙潜伏的时候,鱼虾也会轻视它。所以汉高祖赦免雍齿,魏武帝赦免梁鹄,怎么能因为平民时的嫌隙而造成帝王时的仇怨呢!如今王谧位居三公,刁逵却家族灭亡,酬谢恩德、报复仇怨,心胸多么狭隘啊!

尚书左仆射王愉和他的儿子荆州刺史王绥谋划袭击刘裕,事情泄露,被灭族,王绥的侄子王慧龙被僧彬藏起来,得以幸免。

北魏因为中原地区经济萧条,下诏撤销户数不满一百的县。

丁卯日,刘裕迁到东府镇守。

桓玄到了寻阳,郭昶之给他提供器具物资和兵力。辛未日,桓玄逼迫皇帝向西进发,刘毅率领何无忌、刘道规等各路军队追击他。桓玄留下龙骧将军何澹之、前将军郭铨和郭昶之镇守湓口。桓玄在路上自己撰写《起居注》,叙述讨伐刘裕的事情,自认为谋划策略没有一点失误,是各路军队违反了调度,才导致失败。他一心专注于著述,没时间和部下商议时事。《起居注》写成后,向远近各处宣扬展示。

丙戌日,刘裕声称接受了皇帝的秘密诏书,让武陵王司马遵按照皇帝旨意总领百官行事,加封侍中、大将军,于是宣布大赦,只有桓玄一族不被宽恕。

刘敬宣、高雅之联合青州的大族和鲜卑的豪强首领,谋划杀害南燕主慕容备德,推举司马休之为主。慕容备德任命刘轨为司空,非常宠信他。高雅之想邀请刘轨一起谋划,刘敬宣说:“刘公年老体衰,有安定齐地的心愿,不能告诉他。”高雅之最终还是告诉了刘轨,刘轨没有听从。谋划渐渐泄露,刘敬宣等人向南逃走,南燕人抓住刘轨,杀了他,追上高雅之,也杀了他。刘敬宣、司马休之到了淮水、泗水之间,听说桓玄战败,就前来归顺,刘裕任命刘敬宣为晋陵太守。

南燕主慕容备德听说桓玄战败,命令北地王慕容钟等人领兵准备夺取江南地区,恰逢慕容备德生病而停止。

夏季西月己丑日,武陵王司马遵进入东宫居住,朝廷内外都对他恭敬有礼;任免百官的文书称为制书,教化百姓的文书称为令书。任命司马休之监荆、益、梁、宁、秦、雍六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

庚寅日,桓玄挟持皇帝到了江陵,桓石康接纳了他们。桓玄重新安排设置百官,任命卞范之为尚书仆射。他自认为战败奔逃之后,担心威严命令不能施行,于是更加严酷地加重刑罚,众人心里更加离散怨恨。殷仲文劝谏,桓玄发怒说:“现在因为众将领违反军纪,天象不利,所以才回到旧楚的都城;而这些小人却纷纷乱乱,妄自提出不同意见!正应当用严厉的手段纠正,不能施行宽容的政策。”荆、江各郡听说桓玄流亡,有上奏表问候起居的,桓玄都不接受,反而命令当地官员祝贺迁都新址。

当初,王谧是桓玄辅佐称帝的重要大臣,桓玄接受禅让时,王谧亲手解开皇帝的玉玺绶带;等到桓玄战败,众人认为王谧应该被诛杀,刘裕却特意保全了他。刘毅曾经在朝会时,问王谧玉玺绶带在哪里。王谧心里不安,逃到曲阿。刘裕写信报告武陵王,迎接他回来恢复职位。

桓玄哥哥的儿子桓歆带领氐族首领杨秋侵犯历阳,魏咏之率领诸葛长民、刘敬宣、刘钟一起打败了他们,在练固斩杀了杨秋。

桓玄派武卫将军庾稚祖、江夏太守桓道恭率领几千人到何澹之等人那里一起镇守湓口。何无忌、刘道规到了桑落洲,庚戌日,何澹之等人带领水军迎战。何澹之平时乘坐的船装饰着羽毛仪仗和旗帜,非常显眼,何无忌说:“贼寇首领一定不在这艘船上,是想欺骗我们罢了,应该赶快攻打它。”众人说:“何澹之不在里面,攻下它也没什么好处。”何无忌说:“现在我们兵力少,敌人兵力多,作战不可能完全胜利,何澹之既然不在这艘船上,船上的战士一定薄弱,我们用精锐部队攻打,一定能攻下;攻下它,那么他们的气势就会受挫,而我们的士气会倍增,趁机逼近他们,一定能打败贼寇。”刘道规说:“好!”于是前去攻打并攻下了这艘船,接着传呼说:“己经抓住何澹之了”。何澹之的军队惊慌混乱。何无忌的部下也认为真的抓住了何澹之,乘胜进攻何澹之等人,把他们打得大败。何无忌等人攻克湓口,进军占据寻阳,派遣使者护送宗庙的神主牌位返回京城。朝廷加封刘裕都督江州诸军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