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极限基数的定义:阿列夫a=u{阿列夫b:b∈a}。
如果:
阿列夫a=u{阿列夫0,阿列夫阿列夫0,阿列夫阿列夫阿列夫0,……}
那么根据极限基数的定义:
阿列夫a=u{阿列夫b:b∈a}
可知0∈a,阿列夫0∈a,阿列夫阿列夫0∈a,……
就这么简单直接!
阿列夫a=u{阿列夫0,阿列夫阿列夫0,阿列夫阿列夫阿列夫0,……}
而a=u{0,阿列夫0,阿列夫阿列夫0,……}
不难看出,把{0,阿列夫0,阿列夫阿列夫0,……}中的0去掉,这个集合就是上面那个集合。
因此,阿列夫a=a。
而这里,阿列夫a已经不利于表达了,我们都需要特别定义“”
a0=阿列夫0,an+1=阿列夫an。
这样,才方便表达。
阿列夫a=u{an:n∈w}。
来,你写下下一个阿列夫a=a的集合该怎么定义?
上面那个阿列夫a,因为阿列夫a=a,阿列夫阿列夫阿列夫a这种在逻辑上不过反复同义说a=a。
被启示者:啊这……a0=阿列夫0,an+1=阿列夫an?确定没有多打一个a?
——h(阿列夫a)=阿列夫a+1,它是所有基数小于等于阿列夫a的序数的集合,
a0=阿列夫0
a1=阿列夫a0=阿列夫阿列夫0
a2=阿列夫a1=阿列夫阿列夫阿列夫0
所以才能写成阿列夫a=u{an:n∈w},对于满足阿列夫a=a的序数,俗称阿列夫不动点,字面意思就是a在阿列夫这个函数下不变,阿列夫a还是a。
而阿列夫不动点的关键在于:
从极限基数的定义阿列夫a=u{阿列夫b:b∈a}
中可以看到,阿列夫a是阿列夫数的并,而a不过是小于a的b的并,这个差距要令两者相同,
只要对于小于a的b,阿列夫b也小于a,也就是构成a的集合中的元素都附加阿列夫也没关系的话,
比如u{0,1,2,3,……}=a=u{阿列夫0,阿列夫1,阿列夫2,阿列夫3,……}。
那么这个差距也就消失了,
本质上,阿列夫a比起a的优势就是阿列夫a是第a个基数,所以其并集是对每个小于a的序数b附加阿列夫来取并。
所以只要a下面有a多个阿列夫数,那么就没有差距了,在a之下,阿列夫数,无穷基数的数量平凡烂大街到跟普通序数一样多,可见a之大。
所以你看懂了吗?
被启示者:大概懂了……
——来,写下第二个阿列夫不动点的构造,记第一个阿列夫不动点为a。
被启示者:a0=阿列夫0,an+1=阿列夫an,阿列夫第一个不动点=aw,第二个不动点=a阿列夫1。
——???
被启示者:难道不是吗?如果说a后面接可数序数,势是不变的,阿列夫的个数也就不变,换句话来说接可数序数后还是阿列夫第一个不动点,只能接阿列夫1。
——记第一个阿列夫不动点为k
定义
a0=阿列夫k+1,an+1=阿列夫an